论文范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论文范文

让“小塔山精神” 永驻我们的母亲河

时间:2023-08-29 04:05:20
让“小塔山精神” 永驻我们的母亲河[此文共1413字]

让“小塔山精神” 永驻我们的母亲河
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,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……”每当耳边响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,总是令人想起自己家乡。赣榆区就有这么一条河,它哺育着众多民族英雄和百万赣榆百姓,被赣榆人民尊称为母亲河的青口河。

因为这条碧波荡漾的青口河,迤逦而来,河边成荫的绿树迎风吟唱,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涌。因这条蜿蜒曲折的青口河贯穿小镇,我们小镇的名字也“随姓”叫青口镇。在母亲河的抚育下,现在的青口镇已成为赣榆区人口大镇、经济重镇。今年,赣榆刚建成的二道街文化商业街区就位于青口河北岸,牌坊街南侧,占地面积约34000平方米(合50亩),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5300平方米,依靠青口河岸美丽的景色与二道街传统文化相结合,打造出新二道街的现代时尚文化圈。此外,结合计划明年将启动的青口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,希望未来几年可以连片开发,重塑母亲河和二道街的往日荣光,更肩负振兴青口河南的重任!

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这条源于沂蒙山脉全长64公里的母亲河,滋润着两岸的土地,养育了为解救青口百姓于水火,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的“青口十八勇士”;养育了冒着战火,推着满载物资的小推车支援前线的董力生;也诞生了江苏省第二大人工水库——小塔山水库以及被赣榆人民世代传承的“小塔山精神。”

青口河的上游是沂蒙山区,山高坡陡,下游水系紊乱。解放初期,每逢大雨,青口河就会泛滥成灾。汛期过后,水入大海,又无水浇田。为了让母亲河不再危及赣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同时又为了解决百姓灌溉用水等问题,赣榆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青口河中游因地制宜修建一座大型水库,既能防洪排涝,又能蓄水灌溉。这座水库就是江苏省第二大人工水库——小塔山水库。

1958年8月31日,中共赣榆县委在青口镇召开了小塔山水库准备开工的动员大会,到会的530多人,包括了参加施工的赣榆水利人在内的赣榆各级干部群众。

在中共赣榆县委的带领下,赣榆水利人与赣榆人民携手并进,发挥战天斗地,不畏艰苦的奋力拼搏精神,于1959年国庆前,建成了当年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小塔山水库。后来,县委又动员组织了三万人,最高出动达三万八千人,于1959年11月至1960年4月,苦干一冬春,劈大岭、越九河、截百沟、填千坑开通了长达145华里的六条干、支渠,和总长351华里的79条斗渠,及700条总长1730华里的农渠,总计土方1166万立方米。这些渠道都是沟、渠、路、绿化、电力五合一高标准:干支渠的每边均有8.5米宽的大公路,斗渠每边都有6米的公路,农渠每边都有4米的公路,沟、路间的青坎上栽植杨柳等乔木,沟、路、渠边坡均栽植紫穗槐、红柳条等灌木。

塔山水库及灌区工程,总土方1270万立方米,石方14万立方米。若完全用肩挑、人抬、小生产的老办法,需用1400万工日,需三万整劳力干五年,但赣榆人民因地、因时、因工制宜,依靠群众,就地取材,土洋并举,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,新华日报在专题通讯中称赞说:“三年任务一年完,节省经费200万”!

赣榆人民在修建水库时不畏辛苦,合力共进,用万辆小推车“一方土一块石”推出了这座造福后代的水库,而这种“万众一心、艰苦奋斗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精神就是被赣榆人民世代传承的“小塔山精神。”

治理水患、兴修水利一直就是最基础的民生工作。如今小塔山水库不仅承担着防洪、蓄水、灌溉等职责,还肩负着赣榆百姓饮水安全的重任。为了确保赣榆人民饮水万无一失,赣榆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投资27亿元提高区域供水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。赣榆区水利局响应赣榆区政府的治水要求,发扬战天斗地,不畏艰苦的“小塔山”精神,顺利完成青口河莒城湖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,并于2020年10月27日顺利通过省水利厅行政验收。

俗话说,“民以食为天”,但“食”却以水为本。赣榆水利人将“小塔山”精神为治水内动力,以青口河这条赣榆母亲河为纽带,做足水文章,打造生态文化长廊,既维护河库健康生命,恢复水生物多样性,让河库湖泊得以休养生息,又能促进赣榆经济文化经济增长,共同造福赣榆人民。

《让“小塔山精神” 永驻我们的母亲河[此文共1413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3 文秘通文库 www.yhywdt.com 版权所有